威尼斯有個舉世聞名的美麗代名詞Gondola,中文翻譯為貢多拉,但更貼切的翻譯,我想是台灣話的「貢潘仔」。
陽光照的貢多拉黑得發亮 |
莎翁筆下經營海上貿易致富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Antonio),落在現代,大概就是威尼斯船伕了。走在碼頭邊、巷內水道,不少船伕會拿著牌子主動招呼,價目表以義英法德西語寫明日間行船八十歐元、夜間一百歐元,每艘船上限六人。但八十歐元後方,並未載明是一艘船?還是一個人?這段空白格,就成了船伕各自表述的灰色地帶。
來威尼斯之前,一心想搭貢多拉,但前一天在碼頭閒來晃去,船伕大概看我只有一個人沒賺頭,不會特別熱情招攬生意,連自己走向前詢價都很冷漠。折騰游移好不容易問了最左岸的店家,得到的回應是,八十歐元以人頭計價,一個人或六個人搭一艘船,每人都付得八十歐元。隨後在岸邊搭訕剛搭完船的兩名台灣女生,卻是兩人共一百歐元、乘船時間約四十分鐘。也有網友兩人搭一艘,討價還價最後一人付了七十歐元。
來威尼斯之前,一心想搭貢多拉,但前一天在碼頭閒來晃去,船伕大概看我只有一個人沒賺頭,不會特別熱情招攬生意,連自己走向前詢價都很冷漠。折騰游移好不容易問了最左岸的店家,得到的回應是,八十歐元以人頭計價,一個人或六個人搭一艘船,每人都付得八十歐元。隨後在岸邊搭訕剛搭完船的兩名台灣女生,卻是兩人共一百歐元、乘船時間約四十分鐘。也有網友兩人搭一艘,討價還價最後一人付了七十歐元。
價格紊亂,所以真的很想嘗鮮搭貢多拉,還是腳勤點,多問多比價,即使是同家船公司,船伕給的價格也可能不一樣。
第一天詢價失敗,第二天玩完彩色島後,飛快趕赴本島跟新朋友會合搭貢多拉。
一個人旅行哪來的朋友,當然是厚臉皮搭訕來的囉。流浪愈久,體重愈輕,但臉皮倒是跟鱷魚皮一樣厚了。搭船回到青年旅館的海上,某站剛好兩個台灣人坐在我旁邊,昏沈發呆中聽到台灣口音,耳朵亮了一點,眼看著快要到站,內心小劇場來回糾結,終於鼓起勇氣開口,「哈囉,你們從台灣來的嗎?」好啦我知道很老套也完全不像我會做的事,但相信我,這句十次有九次會得到善意回應。
果然,在異地遇到同鄉人,不管是誰戒心都會下降一咪咪。破冰之後,開始問人家有沒有搭貢多拉,「還沒有」,這答案完全正中下懷!順勢續接「那可以跟你們一起搭嗎?」壓根就是大嬸看到鄰桌菜色很美麥立刻扯開嗓門叫服務生說「我要那個」一樣無恥,但流浪久了,人的性情也變了,還有,很多時候面子真的不值錢啊不用跟自己過不去,路上的人比八千里外的朋友更是你的旅行良伴。
幸運的找到遊伴,可是!我們還是犯了對不起荷包的錯誤--問到的第一個船伕就心急的答應了。價格依整艘船計價,但依據時間跟路線有別,八十歐元、約二十分鐘,一百二十歐元、約三十五至四十分鐘,一百六十歐元、約六十分鐘。
我們選了中間方案,心想一個人才多十歐可以多坐二十分鐘。但很可惜,該名船伕非常不敬業,船划出港口就在滑手機,停了三分鐘,跟我們說,「抱歉他在跟律師說話,這非常重要。」誒,怪我囉,那你這時間不要接客人啊!
就是他!不划船,手機滑個沒完 |
前方為嘆息橋 |
![]() |
窄巷中很容易塞船,考驗船夫會船技術 |
邊飾鑲金,座位還有愛心形狀 |
![]() |
別人的船伕好像比較認真 |
陸上塞車,威尼斯則是塞船 |
但這事無法用C/P值衡量,因為每種爽度不同,依個人搭乘經驗也不一樣,我的不負責意見是:
拼板舟:邊滑船會邊進水,乘客要自己拿瓢子舀水,最後可以在近海試划,非常刺激。
劍橋撐篙:濃厚英國腔的年輕小伙子介紹劍橋建築跟歷史,可以假文青一番。
威尼斯貢多拉:體驗小巷內悠閒的氣氛,看看文藝復興的建築,航行海邊的路線可以遠眺威尼斯。有些幸運的網友剛好遇到鄰船重金請船伕唱歌,應該別有風味。切記挑好船伕,帶著地圖討論路線,威尼斯商人很奸巧的呀。
好在有台灣同胞一起同遊,威尼斯除了沒吃到墨魚麵,沒有留下什麼遺憾了。由衷感謝~
怎麼拍都會拍到黑衣雙雄XD |
旅途中成功搭訕到的就是你的旅伴(我承認我無恥^^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