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致,我終將脫離的德國郵政

如果有大把時間不知如何花用,踏進德國公務機關絕對是你最好的選擇。

你完全無法預先料到,這一腳踏進去要多久才能抽腿。動輒三四個小時,甚或日月奔波。若是在德國郵政開戶,那就是豪華套餐組了,什麼狀況都有,發生什麼都不奇怪,兩周到兩三個月了卻這心事也不必太意外。例如超幸運的本人,光是開個戶頭,整整耗時兩個月才拿到所有資料。而這資料,說穿了也不過是一張提款卡與兩組密碼。

兩個月才開完戶,點播一長恨歌給德國郵政
長居國外者,申請個當地戶頭相當方便,不用身懷巨款,需要線上轉帳也可隨時一秒百萬元進出。當時德國郵政有舊戶推薦新戶,開通賬戶雙方各得50歐奬勵金的優惠方案,歐巴桑性格如我,當然手刀參加。自此,踏上一條不歸路。

7月11日,第一次踏進郵局。申辦文件只需攜帶事先在線上填好申請書、護照、入籍文件。到現場後,還吐不出德文的我只能用英文跟櫃檯溝通,待檢查、輸入完資料後就結束。踏出郵局的一刻,還覺得沒這麼難嘛,買了冰淇淋慶祝。

但是,德國郵政的鎖鏈不會這麼輕易放過異鄉人的。按理說,十天內會收到提款卡與密碼單,兩週過去了,只收到一紙信件,說明資料不足要補齊。再次帶著護照與入籍文件前往,弄了半天,原來是櫃台人員沒有幫我影印這兩份文件,連這項基本的SOP也能出錯,我再也不信任德國人的「嚴謹」。

又兩週過去,持續望長脖子,每天翻信箱,還是什麼都沒有。到郵局一問,這次遇到的是小分行裡英文最好的男生,解釋了一番,他說總行沒收到資料,現場重新幫我辦了一次,這次當下拿到賬戶號碼。等於,前一次的作業,恍如一場夢。很怕變成臨櫃申辦,因此沒收到獎勵金,還特地問了櫃台人員,他給了我個大拇指說,「別擔心,總行知道這情況。」

8月,密碼單仍像走丟的孩子。前往郵局報到,成為心急的母親每天固定的行程。只有一張卡,沒有提款密碼,請家人匯款形同丟錢入海,連撲通一聲都沒,於是還是什麼都不能做。好在多帶了前三個月預算的現金,這時還不至於太焦慮。

如果說,學語言需要刺激突破,那德國郵局肯定是我德文之路的轉捩點。到這時,我已經可以用殘破的德文跟櫃台人員溝通,每天下課吃飽飯就進郵局,練德文。只差沒扯著他們領子問:天殺的密碼單到底在哪?次次詢問,每次得到的原因都很無言。第一次,他們說因為地址沒寫c/o(care of)某單位,郵差不知道要投遞到語言學校信箱。更改之後,第二次,他們說不能寫c/o,因為密碼太重要了!信箱上沒有我的名字,郵差不會輕易投信。注意到了嗎?跟第一次說法矛盾。都給你們說就飽了。

回到語言學校貼名字,校方則說不能貼,只能寫轉交。於是8月天,我就在跑郵局、貼名字、跟校方與郵局先生捉迷藏中度過。

終於在8月下旬,收到一張密碼單。但裡面跟朋友們收到的不同,朋友的一張密碼單含網路銀行、語音、提款機三組密碼,本人的只有一個提款密碼。收到信的同時,再次穿上鞋子,前往郵局,再次跑郵局、貼名字、捉迷藏。

60天後一起抵達的線上密碼單跟清邁明信片
9月8日,終於收到網路銀行密碼。這時距離第一次開戶已經整整60天。這期間我已經出國四次,進出德國郵政數十次,並且能用簡單德文溝通。至於說好的50歐奬勵金呢?三週前詢問,今日收到回覆:

親愛的王小姐,
很謝謝您在O月O日申請德國郵政賬戶與X月X日詢問獎勵金。然而,因為您不是填寫線上申請書申辦帳戶,因此我們無法發給您奬勵金。
德國郵政敬上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德不到的海關包裹

異鄉遊子等包裹的心情,就好比等待人氣網拍到貨,滿心期待望長了脖子。但是,要是不巧遇上德國海關,恐怕只能盼呀盼,盼過春水又過了冬,整顆心碎成一地哐啷啷。

單兵注意,迷彩回避德國海關
異鄉人離不開台灣補給品
初來乍到德國的第二個月,在台後援部隊興沖沖寄了食物包裹,內含北海鱈魚相絲、芒果乾、七七乳加,甚至麻油等物資,大約郵局一百元便利箱的大小,順利空投成功。另一個小包生活日用品也順利到貨。

然而,某一部隊包裹就沒這麼幸運了。跳傘失敗還勞民傷財,足足耗費四小時,來回車費加管理費約十一歐元才贖回。在科隆的三個月裡,應到包裹四個,實到三個,包含兩名平安抵達,一名搶救成功,一名放水流。超高被沒收率,讓人_ _不起火也難。

友人於七月二十八日寄出長寬約B5尺寸的小包裹,兩週後遲遲沒收到貨,以收執聯到郵局網站查詢,發現包裹已經「送達」。我又開始像阿兵哥等家書一樣每天到學校櫃台問,一度還疑神疑鬼懷疑是否是內含泰式綠咖喱的包裹飄香,被識貨的語言班同學攔截。但案情果然沒有這麼單純,包裹寄出三週後,收到一封德國海關信,載明包裹被扣押,要在兩星期內帶「一些」錢繳稅,才能贖回肉票。

不說清楚要課多少稅已經很惱人,上網一GOOGLE更煩人,德國海關根本不近,從宿舍搭車約莫一小時。但這些都還沒什麼,更折煞人的是海關營業時間只從早上7:45到15:00,週五更誇張只到14:00。等於我從中午12:00一下課就要馬不停蹄地前往繳納贖金贖回肉票,這麼早下班是趕喝啤酒嗎?

領泡麵之路遙遙遙
距離科隆火車站40分車程的Porz-Wahn站
科隆海關(Zollamt Köln)鄰近Köln-Bonn Airport,但位置相當偏僻,搭乘S13到Porz-Wahn下車,可步行或搭乘Bus160抵達。領包裹的那天,天空飄雨,隻身走在路上更加淒涼。花了一小時搭車,進門後看到整間大廳門外已有約二十餘人等候,進門後發現大家手上都有張小白紙,觀察一下才發現,號碼機在入口左手邊牆上,相當不起眼.......。

人生百態之贖包裹青春凋零篇
領了牌,跟表情漠然的德人一起挨著牆站。玩手機的、看書的、看告示牌的、發呆的、邊咒罵的(這是中國人)、自嘲訕笑的(這是德國人)都有,共通點是,大家臉都很臭。連我這失業人口都覺得煩,特地請假跑這麼一遭的人,肯定更不是滋味。

前面排隊號碼約二十號,但等了一小時也跳沒幾號,還包含過號直衝的。速度很慢,但公務員卻一直在大廳跟左右房間穿梭,時不時看到有人進去領了包裹又站在大廳等,比迴轉壽司還忙。等了將近兩個小時終於輪到我,這才明白箇中蹊蹺。

贖肉票流程是這樣的,進海關大廳後要先領取號碼牌,到號會顯示幾號到哪個櫃台,往右邊大門的方向前進。進門後一名慈祥的海關先生已在小房間門邊等我,拿出護照跟綁架信,詢問名字跟包裹裡面是啥?誰寄的?從哪寄?之後就請我稍等,海關先生拿著信穿過大廳到左邊的小房領取包裹,約莫三分鐘後回來,請我自己把包裹打開。他探頭瞄了只是泡麵後,表明不用繳稅,再請我自己封箱。

稅不用繳,但得繳管理費。管理費從信件寄出當天算到取貨當天,一日費用50 cents,非常壞心的是,沒營業的假日也算在內。我過了十一天才去領,被收了5.5歐元。掏出錢包要繳錢,老先生搖手制止,請我在付款單上簽名後,拿著文件到大廳等候。約莫等了五分鐘,老先生帶著另一張紙現身大廳,親自帶我到左側門,請我在付款櫃台前排隊。約莫又過了近十分鐘,終於付到錢結束這一切。

細數大娘裹腳布又臭又長的過程,只想說明一件事:德國人啊,排好動線有這麼難嗎?一開始把包裹集中管理於右側小房間,海關叫完號直接查資料領取,再叫人直接到左側房付錢走人,至少可以省一半的時間吧,想破頭我都不明白這德式作業流程。

抱著史上最有價值的泡麵綠咖喱包裹,歷時四小時終於回到宿舍,坐下來的瞬間,覺得我都要蒼老了。

沒想到事情還沒完,八月朋友又寄了一組馬克杯,希望請我代收,再次被扣在海關。由於收到信時本人在英國,光想領取的一切及一切,我又再度的蒼老了。於是,我們當下拍桌決定,放、水、流。

就此,輕輕的與科隆海關告別。
不枉人生走這一遭的泡麵綠咖喱,搶回來的特好吃


據久居德國朋友教戰,有幾項避免落此下場小偏方供參考:
1. 低報:報價單價值不要填超過40歐元。
2. 品項:內容物寫"personal stuff"。
3. 包裝:包裹四周放毛巾或衣服等無關緊要的東西,中間可放偷渡品,如泡麵等糧食。
4. 偽裝:肉乾等模糊違禁品,再套一層不透明袋,例如套上咖啡或素食零食包裝等。
5. 匿名:據說外國人名較容易被注意,有德國朋友填其名請他代收。

資料來源:旅德人們。
個人心得:德國海關形同鬼見愁,隨機扣押沒理由,自求多福保平安。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凡逃票必留下痕跡

在許多歐洲國家搭大眾運輸工具,是一種良心的考驗。因為月台沒有設置閘門,出入自由,買票這件事,成為乘客考驗自我的關卡。

在德國,逃票是件大事。查票員當場開立罰單,罰40歐元以外,還會要你的身份證明、名字跟生日、住家地址,把罰單寄到你家。可怕的是,跟犯法一樣,會留下記錄。據長居的德國友人說,曾有朋友因為逃票,到公司應徵面試時被發現曾經逃票,因此不被錄用。也有人因為在徳期間逃票,後來要申請長期德簽遭拒。另外,工作時要申請良民証,上面也會列出逃票記錄,不只在德國,甚至在歐盟體系,身家就此不清白。

所以,旅歐生活樣樣貴,肚子可以餓,票不能逃呀。

買票驗證資料多
抵達德國之前,早已聽聞不同於台灣的購票驗票方式,小心翼翼做好每一步。從機場法蘭克福轉往第一站科隆之前,已經在台灣時於德鐵網站預先買好了車票。類似台灣高鐵的ICE(Inter City Express)城市快速列車,查票最勤。幾乎一上車查票員就漂移到你身旁,很像背後靈般的神出鬼沒。除了拿出車票,如果買搭配火車優惠卡BahnCard的優惠票,卡片也要順道拿出。另外,為了確保票卡持有者是乘車者本人,購票時會要求選一身份認證方式,可選BahnCard、ID、購票用的信用卡等,也須一併附上。

城市快車IC(Inter City)比較像台灣的自強號,也算時常查票。區域快車RE(Regional Express)或區域慢車RB(Regional Bahn)等,則不太一定。遇過幾次查票,還沒看過有人沒買票,猜想可能因乘車時間較長,中獎機率較高,因此不敢抱僥倖心態。

購買BahnCard25後,包含已打優惠價的德鐵票都可再打75折;
BahnCard50則只有原價票能打5折。
換句話說,每天來回市區的短程工具,如區間車Sbahn、地鐵Ubahn、輕軌Tram、公車Bus,逃票的情況似乎比較容易發生。

在科隆的第一個月,住在離語言學校25分鐘車程外的郊區,每天得搭Sbahn往返,所以用語言學校的學生身份買了車票。買票方式不難,先告知學校準備購買學生票,拿到一張類似在校念書的證明,就可以帶著它跟一張大頭照,到售票口買學生票。

但不得不說,以前以為嚴謹的德國制度,不少時候其實有點「人治」。跟同學分別排了三個購票窗口,我排的德國大媽站務員,堅持不讓我買學生票,眼看兩個朋友以同樣的文件買到車票,腦筋轉彎快的台灣人,當然再轉往隔壁窗口排隊,這次就順利買到票。前後時間相差不到三分鐘,所以,這中間的判斷標準,恐怕也只有德鐵人知道吧?

查票招式百出:攜手警察、游擊臥底
在科隆第一次遇到Sbahn查票,查票員通常在你發呆出神時瞬間出現。千萬不要以為看到查票員還可以逃,這時候根本插翅難飛。票務人員逐車查票,在台灣頗為常見。在慕尼黑遇到的查票就比較特別,十月底在月票到期的最後一天遇到查票,這回不是在車廂,而是在手扶梯上來的地方,大批員警加查票員,約莫十人,大陣仗查票,還是第一次遇到。

慕尼黑月票好貴,但這錢省不得
只要是手扶梯上來的,逢人就擋,有點刺激。查票員看了我的車票,跟我要了學生證(但慕尼黑的學生票,是要在當地念正規學校,才能購買,我買的只是一般月票,也不知為何需要學生證),仔細地看了票卡,提醒到今晚12點就不能用,就說再見放人了。走出站口,還停放一台警車,看起來頗有架勢。

隔天又遇到查票,這回不同招了。Ubahn車門一關,一名貌似東歐國家的黑衣男子拿出證件,表明是MVG人員,要求查票,大家紛紛掏出車票,有德國人一臉疑惑,多喵了幾眼證件真偽。我正等著黑衣男來看票,沒想到走到我前個座位就折返,正懊惱票很貴好歹看一眼吧!這時,後方一名黑衣女子又像幽魂飄到我身邊,原來一個車廂三個車門,短程的Ubahn很快就到站了,所以需要兩人查票,一人負責半邊。

一站抵達,這組人馬就飛快下車,找下一個車廂跳上車查票。隨機挑車廂查票相當緊繃,德人搭車老神在在的樣子,常讓我覺得會不會只有我們這些外地人買了票,但那天的查票,整個車廂都過關!查票雙煞看起來有點落寞。但真的只有買了票才能笑看這一切,一票在手,查票員拉繩子垂降你面前都不會慌張。(並不會真的這樣好嗎)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十一開傘撐民主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香港搖滾樂團Beyond的這首《海闊天空》,是小時候聽哥哥假搖滾唱歌記得的;沒想到第一次親身聽一群香港人唱,會是在德國慕尼黑的佔中抗爭行動。

十月一日,香港時間午夜十二點半,數十萬港人佔中抗爭夜未眠;天剛矇黑的慕尼黑,數十人的港人聲援行動才要開始。偶然從臉書社團看到了這次活動,想也沒想,時間近了,自動換好黑衣往集合點走去。活動地點就設在慕尼黑著名購物天堂卡爾斯廣場的噴泉前,主力參與人數約莫近五十人,絕大多數都是香港人,學生、旅遊打工、在德國落地生根者,還有三三兩兩好奇上前詢問的德人、歐洲旅客;憂心忡忡的港人裡,有個跟我一樣較貌似旁觀者的面孔,中國留學生W。

「一個中國人參與佔中抗爭,」光想都覺得特別。但搭上話的前三秒,心中的小紅燈急亮提醒我:慎選談話議題。W是正在慕尼黑念博士班的中國姑娘,談到她今晚為何而來,她笑笑回應,港人爭取的是自由民主,應該站出來支持。聽到這裡,小紅燈迅速熄滅。W說,這樣的集會在中國,肯定是不同局面。在北京,還沒等你喊口號,「咻~」一聲全沒了,邊說嘴巴邊呼口氣,附贈「整堆送走」的俏皮手勢。就像孫悟空吹口氣變出猴子猴孫,北京當局呼口氣,解放軍出現,什麼抗議、示威全到五指山整頓整頓。要是在郊外城市,情況好一點,因為可能根本沒幾隻貓會出面響應,即使有人,喊喊口號,老百姓也當場戲,瞬間船過水無痕。

「在中國,很多人想要民主、想爭權益,但沒人敢當出頭爭的那個,」W說。因為,在中國,先出頭的先出事。例如2008年揭發中國三鹿毒奶粉污染的家長,在事件爆發後,反遭羅織「敲詐勒索」毒奶公司的罪名入獄五年。「大家都知道他是被陷害的,可是又能怎麼樣呢?」W雙手一攤無奈地說,有問題的毒奶照賣、商人繼續賺錢,「揭弊英雄」反而成了階下囚,這就是中國。

W說,中國人從小被教育服從,但也有「民主」,求學時候可以自己選班長、選幹部,有意見也可以表達。但有些禁忌話題,碰不得,例如政治。大至批評中國共產黨、小至干涉學校事務,都是禁忌。「我們還是會反抗的!」她說大學、碩班這七年求學階段幹過最轟烈的一件事,就是跟午餐食堂爭碗熱湯。外包的食堂廠商因故不供免費熱湯,學生組成小組抗衡,訴求有二,一要有免費熱湯、二湯裡面要有料,不能虛應了事。

當下一聽,我忍不住笑了。好歹我碩士班也到過自由廣場參加野草莓行動,爭個廢除集會遊行惡法,沒成功也算能拿出來說說嘴,一碗熱湯這算哪門子抗爭?但在中國,這不容易的。學校禁止學生公然集會抗議,因為會破壞「安寧秩序」。於是,即使是爭碗湯,學生也只能私下跟廠商談判。只要不出婁子,校方就睜隻眼閉隻眼。要有人想出頭號召行動,校方祭出停發獎學金、扣分記點制裁異議分子,甚至連出席抗議活動也不可以。今晚的活動,有個中國朋友就因為拿國家獎學金來德國念書,怕被拍到不敢到場。

聽了這麼多,W話鋒一轉問我:「為什麼台灣不肯回歸中國?」我說,對目前多數台灣人來說,對於台灣的認同更多,台灣和中國是兩個國家,畢竟我們有自己的政府、貨幣、語言文字,出國拿的護照簽證也跟中國不同。回歸二字在多數人眼裡並不存在,只是中國經濟起來了,在國際上處處壓迫台灣,他們也聰明,不以武攻、現在流行以經促統。但兩國政府這幾年的做法,台灣人都看在眼裡,所以反抗愈來愈大。

多數台灣人不是「反中」,有意願與中國維持穩定的經貿交流,愈來愈多年輕人到中國工作,只是有一點,台灣人太習慣自由民主,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極權統治,無法接受,與其說反中,不如說「反中共」。尤其我們這一代人,我們生下來就擁有的權利,自由啊民主啊,這些說來抽象,但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權益,一旦被搶走壓制,我們會非常焦慮的。我說:「在台灣,我們連總統都能罵,還有人朝他丟書丟鞋;在北京,你敢大聲說一句共產黨不是嗎?」語畢,我們都笑了。

W說,在中國,加入共產黨好處多多,從政的、開餐廳的、當建商的,甚至學校系所獎學金額度也是照黨員比例發放。但她始終不願意入黨。「我有自己的信仰啊!」原本和緩的語氣變得高昂起來。她說,入黨要修黨課、考試、接受考察,還要繳十八個月的報告,內容闡述加入共產黨對其人生的正面意義。學生成為黨員後,每個月繳兩塊錢人民幣黨費。但這些錢用去哪裡?有多少?剩多少?他們永遠都不會知道。

我們都知道,類似這樣未知、無力做主的生活,讓人難以服從。不管是中國、香港,還是另一個國家的台灣,人民自覺的時代強勢做大,差別只在進程不同。經濟成長快速但貧富不均,多數百姓扔停留在物質生活苦掙的中國,爭一口飯、一碗湯就是抗爭。經濟發展水平已高的香港,人民爭真普選是抗爭。自由習慣、卻長期被壓迫的台灣,爭民主、主權也是抗爭。香港爭普選這碗湯,湯裡面要有料,不是給碗中共調配好的假湯也要逼人若無其事喝下肚。台灣爭的是主權這碗湯,料當然不能只是中國、台灣執政者現在搪塞的一國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