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香港搖滾樂團Beyond的這首《海闊天空》,是小時候聽哥哥假搖滾唱歌記得的;沒想到第一次親身聽一群香港人唱,會是在德國慕尼黑的佔中抗爭行動。
十月一日,香港時間午夜十二點半,數十萬港人佔中抗爭夜未眠;天剛矇黑的慕尼黑,數十人的港人聲援行動才要開始。偶然從臉書社團看到了這次活動,想也沒想,時間近了,自動換好黑衣往集合點走去。活動地點就設在慕尼黑著名購物天堂卡爾斯廣場的噴泉前,主力參與人數約莫近五十人,絕大多數都是香港人,學生、旅遊打工、在德國落地生根者,還有三三兩兩好奇上前詢問的德人、歐洲旅客;憂心忡忡的港人裡,有個跟我一樣較貌似旁觀者的面孔,中國留學生W。
「一個中國人參與佔中抗爭,」光想都覺得特別。但搭上話的前三秒,心中的小紅燈急亮提醒我:慎選談話議題。W是正在慕尼黑念博士班的中國姑娘,談到她今晚為何而來,她笑笑回應,港人爭取的是自由民主,應該站出來支持。聽到這裡,小紅燈迅速熄滅。W說,這樣的集會在中國,肯定是不同局面。在北京,還沒等你喊口號,「咻~」一聲全沒了,邊說嘴巴邊呼口氣,附贈「整堆送走」的俏皮手勢。就像孫悟空吹口氣變出猴子猴孫,北京當局呼口氣,解放軍出現,什麼抗議、示威全到五指山整頓整頓。要是在郊外城市,情況好一點,因為可能根本沒幾隻貓會出面響應,即使有人,喊喊口號,老百姓也當場戲,瞬間船過水無痕。
「在中國,很多人想要民主、想爭權益,但沒人敢當出頭爭的那個,」W說。因為,在中國,先出頭的先出事。例如2008年揭發中國三鹿毒奶粉污染的家長,在事件爆發後,反遭羅織「敲詐勒索」毒奶公司的罪名入獄五年。「大家都知道他是被陷害的,可是又能怎麼樣呢?」W雙手一攤無奈地說,有問題的毒奶照賣、商人繼續賺錢,「揭弊英雄」反而成了階下囚,這就是中國。
W說,中國人從小被教育服從,但也有「民主」,求學時候可以自己選班長、選幹部,有意見也可以表達。但有些禁忌話題,碰不得,例如政治。大至批評中國共產黨、小至干涉學校事務,都是禁忌。「我們還是會反抗的!」她說大學、碩班這七年求學階段幹過最轟烈的一件事,就是跟午餐食堂爭碗熱湯。外包的食堂廠商因故不供免費熱湯,學生組成小組抗衡,訴求有二,一要有免費熱湯、二湯裡面要有料,不能虛應了事。
當下一聽,我忍不住笑了。好歹我碩士班也到過自由廣場參加野草莓行動,爭個廢除集會遊行惡法,沒成功也算能拿出來說說嘴,一碗熱湯這算哪門子抗爭?但在中國,這不容易的。學校禁止學生公然集會抗議,因為會破壞「安寧秩序」。於是,即使是爭碗湯,學生也只能私下跟廠商談判。只要不出婁子,校方就睜隻眼閉隻眼。要有人想出頭號召行動,校方祭出停發獎學金、扣分記點制裁異議分子,甚至連出席抗議活動也不可以。今晚的活動,有個中國朋友就因為拿國家獎學金來德國念書,怕被拍到不敢到場。
聽了這麼多,W話鋒一轉問我:「為什麼台灣不肯回歸中國?」我說,對目前多數台灣人來說,對於台灣的認同更多,台灣和中國是兩個國家,畢竟我們有自己的政府、貨幣、語言文字,出國拿的護照簽證也跟中國不同。回歸二字在多數人眼裡並不存在,只是中國經濟起來了,在國際上處處壓迫台灣,他們也聰明,不以武攻、現在流行以經促統。但兩國政府這幾年的做法,台灣人都看在眼裡,所以反抗愈來愈大。
多數台灣人不是「反中」,有意願與中國維持穩定的經貿交流,愈來愈多年輕人到中國工作,只是有一點,台灣人太習慣自由民主,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極權統治,無法接受,與其說反中,不如說「反中共」。尤其我們這一代人,我們生下來就擁有的權利,自由啊民主啊,這些說來抽象,但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權益,一旦被搶走壓制,我們會非常焦慮的。我說:「在台灣,我們連總統都能罵,還有人朝他丟書丟鞋;在北京,你敢大聲說一句共產黨不是嗎?」語畢,我們都笑了。
W說,在中國,加入共產黨好處多多,從政的、開餐廳的、當建商的,甚至學校系所獎學金額度也是照黨員比例發放。但她始終不願意入黨。「我有自己的信仰啊!」原本和緩的語氣變得高昂起來。她說,入黨要修黨課、考試、接受考察,還要繳十八個月的報告,內容闡述加入共產黨對其人生的正面意義。學生成為黨員後,每個月繳兩塊錢人民幣黨費。但這些錢用去哪裡?有多少?剩多少?他們永遠都不會知道。
我們都知道,類似這樣未知、無力做主的生活,讓人難以服從。不管是中國、香港,還是另一個國家的台灣,人民自覺的時代強勢做大,差別只在進程不同。經濟成長快速但貧富不均,多數百姓扔停留在物質生活苦掙的中國,爭一口飯、一碗湯就是抗爭。經濟發展水平已高的香港,人民爭真普選是抗爭。自由習慣、卻長期被壓迫的台灣,爭民主、主權也是抗爭。香港爭普選這碗湯,湯裡面要有料,不是給碗中共調配好的假湯也要逼人若無其事喝下肚。台灣爭的是主權這碗湯,料當然不能只是中國、台灣執政者現在搪塞的一國兩制。
十月一日,香港時間午夜十二點半,數十萬港人佔中抗爭夜未眠;天剛矇黑的慕尼黑,數十人的港人聲援行動才要開始。偶然從臉書社團看到了這次活動,想也沒想,時間近了,自動換好黑衣往集合點走去。活動地點就設在慕尼黑著名購物天堂卡爾斯廣場的噴泉前,主力參與人數約莫近五十人,絕大多數都是香港人,學生、旅遊打工、在德國落地生根者,還有三三兩兩好奇上前詢問的德人、歐洲旅客;憂心忡忡的港人裡,有個跟我一樣較貌似旁觀者的面孔,中國留學生W。
「一個中國人參與佔中抗爭,」光想都覺得特別。但搭上話的前三秒,心中的小紅燈急亮提醒我:慎選談話議題。W是正在慕尼黑念博士班的中國姑娘,談到她今晚為何而來,她笑笑回應,港人爭取的是自由民主,應該站出來支持。聽到這裡,小紅燈迅速熄滅。W說,這樣的集會在中國,肯定是不同局面。在北京,還沒等你喊口號,「咻~」一聲全沒了,邊說嘴巴邊呼口氣,附贈「整堆送走」的俏皮手勢。就像孫悟空吹口氣變出猴子猴孫,北京當局呼口氣,解放軍出現,什麼抗議、示威全到五指山整頓整頓。要是在郊外城市,情況好一點,因為可能根本沒幾隻貓會出面響應,即使有人,喊喊口號,老百姓也當場戲,瞬間船過水無痕。
「在中國,很多人想要民主、想爭權益,但沒人敢當出頭爭的那個,」W說。因為,在中國,先出頭的先出事。例如2008年揭發中國三鹿毒奶粉污染的家長,在事件爆發後,反遭羅織「敲詐勒索」毒奶公司的罪名入獄五年。「大家都知道他是被陷害的,可是又能怎麼樣呢?」W雙手一攤無奈地說,有問題的毒奶照賣、商人繼續賺錢,「揭弊英雄」反而成了階下囚,這就是中國。
W說,中國人從小被教育服從,但也有「民主」,求學時候可以自己選班長、選幹部,有意見也可以表達。但有些禁忌話題,碰不得,例如政治。大至批評中國共產黨、小至干涉學校事務,都是禁忌。「我們還是會反抗的!」她說大學、碩班這七年求學階段幹過最轟烈的一件事,就是跟午餐食堂爭碗熱湯。外包的食堂廠商因故不供免費熱湯,學生組成小組抗衡,訴求有二,一要有免費熱湯、二湯裡面要有料,不能虛應了事。
當下一聽,我忍不住笑了。好歹我碩士班也到過自由廣場參加野草莓行動,爭個廢除集會遊行惡法,沒成功也算能拿出來說說嘴,一碗熱湯這算哪門子抗爭?但在中國,這不容易的。學校禁止學生公然集會抗議,因為會破壞「安寧秩序」。於是,即使是爭碗湯,學生也只能私下跟廠商談判。只要不出婁子,校方就睜隻眼閉隻眼。要有人想出頭號召行動,校方祭出停發獎學金、扣分記點制裁異議分子,甚至連出席抗議活動也不可以。今晚的活動,有個中國朋友就因為拿國家獎學金來德國念書,怕被拍到不敢到場。
聽了這麼多,W話鋒一轉問我:「為什麼台灣不肯回歸中國?」我說,對目前多數台灣人來說,對於台灣的認同更多,台灣和中國是兩個國家,畢竟我們有自己的政府、貨幣、語言文字,出國拿的護照簽證也跟中國不同。回歸二字在多數人眼裡並不存在,只是中國經濟起來了,在國際上處處壓迫台灣,他們也聰明,不以武攻、現在流行以經促統。但兩國政府這幾年的做法,台灣人都看在眼裡,所以反抗愈來愈大。
多數台灣人不是「反中」,有意願與中國維持穩定的經貿交流,愈來愈多年輕人到中國工作,只是有一點,台灣人太習慣自由民主,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極權統治,無法接受,與其說反中,不如說「反中共」。尤其我們這一代人,我們生下來就擁有的權利,自由啊民主啊,這些說來抽象,但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權益,一旦被搶走壓制,我們會非常焦慮的。我說:「在台灣,我們連總統都能罵,還有人朝他丟書丟鞋;在北京,你敢大聲說一句共產黨不是嗎?」語畢,我們都笑了。
W說,在中國,加入共產黨好處多多,從政的、開餐廳的、當建商的,甚至學校系所獎學金額度也是照黨員比例發放。但她始終不願意入黨。「我有自己的信仰啊!」原本和緩的語氣變得高昂起來。她說,入黨要修黨課、考試、接受考察,還要繳十八個月的報告,內容闡述加入共產黨對其人生的正面意義。學生成為黨員後,每個月繳兩塊錢人民幣黨費。但這些錢用去哪裡?有多少?剩多少?他們永遠都不會知道。
我們都知道,類似這樣未知、無力做主的生活,讓人難以服從。不管是中國、香港,還是另一個國家的台灣,人民自覺的時代強勢做大,差別只在進程不同。經濟成長快速但貧富不均,多數百姓扔停留在物質生活苦掙的中國,爭一口飯、一碗湯就是抗爭。經濟發展水平已高的香港,人民爭真普選是抗爭。自由習慣、卻長期被壓迫的台灣,爭民主、主權也是抗爭。香港爭普選這碗湯,湯裡面要有料,不是給碗中共調配好的假湯也要逼人若無其事喝下肚。台灣爭的是主權這碗湯,料當然不能只是中國、台灣執政者現在搪塞的一國兩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