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貢多拉跟貢潘仔只有一線之隔

威尼斯有個舉世聞名的美麗代名詞Gondola,中文翻譯為貢多拉,但更貼切的翻譯,我想是台灣話的「貢潘仔」。
陽光照的貢多拉黑得發亮
傳統扁舟貢多拉起源於十一世紀,為水都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曾是皇宮貴族炫富較勁的坐騎,也曾在十四世紀黑死病期間運載屍體,現代則是觀光客朝勝威尼斯的嚮往行程,反之,提供服務的船伕,就是最大的獲益者。

莎翁筆下經營海上貿易致富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Antonio),落在現代,大概就是威尼斯船伕了。走在碼頭邊、巷內水道,不少船伕會拿著牌子主動招呼,價目表以義英法德西語寫明日間行船八十歐元、夜間一百歐元,每艘船上限六人。但八十歐元後方,並未載明是一艘船?還是一個人?這段空白格,就成了船伕各自表述的灰色地帶。

來威尼斯之前,一心想搭貢多拉,但前一天在碼頭閒來晃去,船伕大概看我只有一個人沒賺頭,不會特別熱情招攬生意,連自己走向前詢價都很冷漠。折騰游移好不容易問了最左岸的店家,得到的回應是,八十歐元以人頭計價,一個人或六個人搭一艘船,每人都付得八十歐元。隨後在岸邊搭訕剛搭完船的兩名台灣女生,卻是兩人共一百歐元、乘船時間約四十分鐘。也有網友兩人搭一艘,討價還價最後一人付了七十歐元。

價格紊亂,所以真的很想嘗鮮搭貢多拉,還是腳勤點,多問多比價,即使是同家船公司,船伕給的價格也可能不一樣。
白天超過每船八十歐元都不合理
晃來晃去拍到兩個可愛的印度妹,英文極為流利
加濾鏡的貢多拉,搖搖晃晃很吸引人
第一天詢價失敗,第二天玩完彩色島後,飛快趕赴本島跟新朋友會合搭貢多拉。

一個人旅行哪來的朋友,當然是厚臉皮搭訕來的囉。流浪愈久,體重愈輕,但臉皮倒是跟鱷魚皮一樣厚了。搭船回到青年旅館的海上,某站剛好兩個台灣人坐在我旁邊,昏沈發呆中聽到台灣口音,耳朵亮了一點,眼看著快要到站,內心小劇場來回糾結,終於鼓起勇氣開口,「哈囉,你們從台灣來的嗎?」好啦我知道很老套也完全不像我會做的事,但相信我,這句十次有九次會得到善意回應。

果然,在異地遇到同鄉人,不管是誰戒心都會下降一咪咪。破冰之後,開始問人家有沒有搭貢多拉,「還沒有」,這答案完全正中下懷!順勢續接「那可以跟你們一起搭嗎?」壓根就是大嬸看到鄰桌菜色很美麥立刻扯開嗓門叫服務生說「我要那個」一樣無恥,但流浪久了,人的性情也變了,還有,很多時候面子真的不值錢啊不用跟自己過不去,路上的人比八千里外的朋友更是你的旅行良伴。
最後在這家船公司前問到四人一船八十歐元起
幸運的找到遊伴,可是!我們還是犯了對不起荷包的錯誤--問到的第一個船伕就心急的答應了。價格依整艘船計價,但依據時間跟路線有別,八十歐元、約二十分鐘,一百二十歐元、約三十五至四十分鐘,一百六十歐元、約六十分鐘。

我們選了中間方案,心想一個人才多十歐可以多坐二十分鐘。但很可惜,該名船伕非常不敬業,船划出港口就在滑手機,停了三分鐘,跟我們說,「抱歉他在跟律師說話,這非常重要。」誒,怪我囉,那你這時間不要接客人啊!
就是他!不划船,手機滑個沒完
台灣人有時就是人太好,四個人都沒說什麼,就只覺得也該划了吧。出發之後也在划手機,所以介紹也七零八落,沒有想像的興奮喧鬧,記憶中貢多拉船伕唱歌橋段,據說也是要額外付費找特定的船伕才有。
前方為嘆息橋
貢多拉行船到路面走不到的水道間,四周非常的安靜,只聽得到船槳打落水面的聲音,有陽光的地方可以看到兩邊狹窄的建築物倒映在碧綠的水面上,襯著黑得發亮的貢多拉,即使價格稍微高昂,還是很值得一搭,記得耐心慎選船伕就是了。
窄巷中很容易塞船,考驗船夫會船技術
早期貢多拉的飾樣多彩,王宮貴族用來張顯財富大比排場,為了抑制惡習,十六世紀時,威尼斯政府頒佈法令,規定貢多拉只能漆成黑色,樣式也得統一,沿用至今。但現場看到部分船伕還是會在坐墊上稍作文章,有些豹紋或是紅色的棉絨襯墊,稍稍突顯自家貢多拉的差異。
邊飾鑲金,座位還有愛心形狀
別人的船伕好像比較認真
雖然我們的船伕剛開始划船有點心不在焉,但進到較小的水道,總算進入工作模式了。幾次在僅容兩條船身的狹窄水道,我們都覺得這麼擠一定會不小心嚕到,結果只差一公分的距離他還是順利咻過,從船頭到船尾沒有一寸碰到鄰船或建築物,這時才覺得這個低頭族老伯真有兩把刷子。雖然最後乘船時間好像比預計短,我們懷疑它收了120歐卻只繞了80歐的距離,不過在別人的地盤也只能聽地頭蛇的,有要搭的人記得拿著地圖問好路線,沿途也瞻前顧後一番,才不會不知道在繞哪樁。
陸上塞車,威尼斯則是塞船
出發前的掙扎對貢多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撇開不稱職的船伕,搭完之後心得是,湊個六個人,或是情侶一船耍個浪漫,八十歐元還滿值得划一下的。坐過英國劍橋大學的撐篙、台灣蘭嶼的拼板舟,價格實惠度比較:拼板舟(台幣400/人)>劍橋撐篙(台幣約600/人)>威尼斯貢多拉(台幣1200/人)。

但這事無法用C/P值衡量,因為每種爽度不同,依個人搭乘經驗也不一樣,我的不負責意見是:
拼板舟:邊滑船會邊進水,乘客要自己拿瓢子舀水,最後可以在近海試划,非常刺激。
劍橋撐篙:濃厚英國腔的年輕小伙子介紹劍橋建築跟歷史,可以假文青一番。
威尼斯貢多拉:體驗小巷內悠閒的氣氛,看看文藝復興的建築,航行海邊的路線可以遠眺威尼斯。有些幸運的網友剛好遇到鄰船重金請船伕唱歌,應該別有風味。切記挑好船伕,帶著地圖討論路線,威尼斯商人很奸巧的呀。

好在有台灣同胞一起同遊,威尼斯除了沒吃到墨魚麵,沒有留下什麼遺憾了。由衷感謝~
怎麼拍都會拍到黑衣雙雄XD
旅途中成功搭訕到的就是你的旅伴(我承認我無恥^^Y)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掉進布拉諾的彩色筆盒

島嶼碩百的威尼斯,離島迷人度絲毫不遜本島。對我來說,彼海一方的小島更有味道。
主照不是故意自肥,翻遍相機手機竟然只有這張全景讓我滿意
整座島被彩房佔據的布拉諾(Burano)是威尼斯最受歡迎的小島。這座台灣人慣稱「彩色島」或「蕾絲島」的島嶼,離威尼斯本島約七公里,搭船轉船需約90分鐘,沿途經過的穆拉諾(Murano),又稱「玻璃島」,以及每年威尼斯影展舉辦地點麗都(Lido),是較鮮為人知的景點。

第二天起了個早,八點多跳上船慢慢晃到彩色島。兩天一夜的船票可以買24小時的PASS,一張20歐元,建議買一票到底,畢竟單程就7歐元了,重複買其實並不划算,另外還有12小時跟72小時。29歲以下青年帶護照可以買Rolling Venice,一張4歐,類似青年證,買72小時船票有折扣,一張剩約18歐元,部分商店可打折。

往彩色島沿途會經過玻璃島,等船班時走進閒晃了一下,是個比較無人煙的小島,有些觀光團會帶旅客參觀玻璃工坊,可能一心只想前進彩色島,稍稍停留就急著往外走了。
從聖馬可到Murano,等待轉船到Burano


威尼斯小島位置,Burano在遙遠的右側七公里外
船搖搖晃晃靠近彩色島岸邊時,一個個色彩鮮艷的房子慢慢蹦出來,有種踏進艾蜜麗異想世界的飛旋感,這時腳自動裝了彈簧,莫名輕快起來,只能說鮮艷的色彩使人醉呀。

據說彩房由來,是因早期許多島上居民以捕魚維生,在黑夜中不容易找到自己家,所以把每個房子漆成不同的鮮艷色彩,好讓漁人找到回家的路。問了義大利朋友,他們自己也不確定真正的原因,說也可能只是居民想要保有特色而已。遊客應該都會喜歡前者的說法,有點故事總是比較生動。

當地早期也盛產手工蕾絲,還是販賣著許多蕾絲藝品,但因為人工高漲,真正手工製的過程倒是不復見了。跟多數國家一樣,東西翻來覆去都是MIC吧。

愈往小城裡走,有種闖進兒時彩色筆盒的感覺,這裡的每間房子都漆上彩度超高的外裝,黃到近似檸檬螢光黃、蒂芬尼綠、水藍、桃橘、正紅色都有。每戶人家房子顏色幾乎都不重複,即使顏色相近,屋瓦或窗台裝飾也都各有特色,歐洲人很愛在窗台放花,或是雕飾花瓶,當然也少不威尼斯的特色,衣服或抹布水桶外掛。
是不是很扼腕不該裝灑脫一個人旅行了=.=
這家綠色好美,無奈曬了地墊還曬鞋
恩,這家剛洗完被子
橘紅色跟黃色很搭
天氣很好,照片都快過曝
彩色房子配上小橋流水,又是一個浪漫到不談戀愛真是暴殄天物的地方。再次奉勸大家,沒想不開真的不要一個人來的喲。

萬一跟我一樣,一個人來才發現失策,捶心肝之前不如就拿相機跟自己玩吧。一個人旅行,只要配備一台可以自拍倒數、可以翻轉螢幕的手機或相機就贏一半惹。我還是覺得一個人拿自拍棒滿蠢的,拍起來只是比較遠、臉比較小,說穿了它就是即使有幾分姿色多放兩張照片還是會惹人嫌的自拍呀。

良辰美景晾著也是晾著趕快用力跳
自己拍照又沒腳架,難免遇到完全無法架相機的地方,這時候只能搭訕路人了。每次請人拍照都會在心裡百轉千回小劇場一番,一不小心就會在一個景點杵太久。很花時間的原因還有歐洲人拍照技術真是一等一的爛~啊。他們很愛把人放在正中央,不管你背後是柏林圍牆、新天鵝堡,還是布魯塞爾鐘樓,他們熱愛把人放在正、中、央,景被喀的見頭不見尾也自覺很美的笑盈盈拿相機還你。所以找西方人拍照一定要謹慎哪。

依照這幾個月的心得,想要有自己喜歡的照片,找路人拍照最好找日本人、韓國人,萬不得已要找歐洲人,那就臉皮就要厚一點,先拍一張空景,拿著螢幕跟他說要這樣拍。拍到第二張還是失敗就不要猶豫,放棄吧,等他們走遠立刻換問別人。
首拍,不對
例圖 
遙控第二張,韓國妹就拍到對的角度了XD
人算不如天算,有時候架好景還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愉快地取好景
歐洲人拍的,當成剪影超棒!
其實看起來差不多,但我就是有強迫症的想要全部的字都拍到。一個台灣團的阿姨人很好,多幫我拍了幾張,姆哈哈。

自己取景
字都進去了(我到底爭什麼啊我)

動作貧乏人
不管做什麼都好,ㄧ個人旅行要有點方法讓自己跟自己玩的咯咯笑。一個人旅行的時候,身體的各種感官會特別放大,很多平常過眼即逝的小東西,在這時候特別吸引人。

每張面具臉都很有戲
公廁跟瑞士同價1.5,是我目前看到最貴的兩國
路邊貓
照彩色島畫的彩繪
牠一直故意閃我鏡頭,悲傷
四個_國青年自助拍攝婚紗。我只拍背面,正面很.......精彩。
一個人旅行其實不孤寂,但最可惜的莫過於看到這般精彩的畫面也不能撞旁邊的人一起垃圾話了。

後來遇到幾個同鄉,說這四個「噗隆貢」很經典,新娘在船靠岸時瞬間換好婚紗,連頭紗都戴好,一直高分貝催促有人與新郎幫她拍照,友人在旁邊很冷漠。「噗隆貢」這詞深得我心。

玩累了又進入吃的行程,義大利的甜點很適合螞蟻人,但義大利商人有些有點不老實,秤斤賣的東西最好先問看看大概一個多少,再考慮要不要買,直接點很可能被亂秤。
忘了是不是這家賣貴了,還不錯吃
內夾巧克力或鮮奶油慕斯,甜甜的不膩,外皮很酥脆
左邊太好吃連買兩個,右邊巧克力餅有點甜,口感很普通
威尼斯不管主島或離島都很謎樣,一不小心就會迷路,我找了好久都找不到碼頭,在一家網路有名的墨魚麵Principe Ristorante Pizzeria前走了一萬次,麵沒吃到路也沒找到,要往回程就認明淺粉紅的餐廳,右轉就是碼頭啦。
看到粉紅屋,右轉一分鐘即為碼頭
碼頭的路線很多,有些地方搭了就會繞路,但我至今仍搞不懂,很難判斷自己會出現在哪個港口搭船,所以最快的方法就是問售票員,不用花時間做這段功課了,一旦逛逛出現在不同出發碼頭,都是做白工。
認明黑色字體就是對的方向,搭錯邊就哭哭了
回程路上有段海的顏色很特別,淺綠到深藍,中間有些不同色塊
殘破的海上孤島
歪樓彩房的彩色島
每年威尼斯影展舉辦場地的麗都島(LIDO),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ThomasMann)經典作品《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的場景發想地,有時間的話,滿值得逛逛,很適合學建築設計電影之類領域的人。
非影展期間,LIDO島觀光客不多
兩天沒看到四輪了,在麗都島上汽車公車等陸上交通工具還多看兩眼。這裡的計程車原來是白的。
前往麗都島之前,並不知道其實是威尼斯的豪宅住宅區,但在當地閒逛時,職業病雷達隱隱響了,隨便挑了條小路亂竄,就感覺氣氛非同小可。該區的建築非高即闊,多數建築樓高三樓起跳,戶戶百坪起,四代同堂都沒問題。

很搶眼的路衝
不知為何我覺得很像鳥籠
面寬到都可以隔三間房了
綿延的藤蔓很有設計感,但晚上可能有點驚
夕陽橋頭映河面
尋常人家不會買這種建築吧

偷看了一下竟然有六戶左右的住戶,威尼斯公寓來著
三月天,花都開好了
兩天一夜的威尼斯小旅行,重溫單身旅行的美好,雖然一個人旅行不能垃圾話不能鬼吼鬼叫,但只要能自得其樂,日後想起這些誤闖禁地的日子,心都會是笑的吧。
下一個城市,跟爽屁桃繼續衝鋒達陣!